春至,总要攀一次春山的。此番登山,不为赏那烂漫繁花,只为追寻那新绿点染、层层铺展直至与云天相接处,所蕴藏的蓬勃希望。四月,秦岭的春意正浓,上周天,我随驴窝奔赴翠华山,开启这场与春山的约会。
清晨,车子一驶入山岭,尘世的沙尘便瞬间消散。阳光透过山下初绽新叶的树,丝丝缕缕地浸润进我的心底。乘坐敞篷景郊车盘旋上山,拐过十八弯,山风拂面,让我仿若脱土出尘,洗净一身铅华。
当那新绿簇拥、环绕着碧波万顷天池的美景跃然眼前,我的心瞬间被融化。我满心渴望能就此徜徉在天池的春光里,可我身负登春山之约,怎能停下脚步!在同伴的声声催促下,我们开始绕湖前行。
这一路,惊喜不断。一会儿,山坡大片的二月兰像热情的怀抱将我拥住;一会儿,湖边的白绢梅似温柔的仙子拉住我的衣角;一会儿,对岸山崖上的望江亭遥遥向我呼唤;一会儿,小木桥下水中成团的新绿仿若在邀请我共赴一场寻仙之旅;一会儿,又有小船悠悠从水中驶来。正沉醉间,同伴的呼喊拉回了我的思绪:“快走吧,翠华山还有神奇的花岗岩,登山啦!”
忆起许多年前,大学时的我曾和同学们骑车来过翠华山,那时正值初夏。行至半路,天空飘起细雨,可青春年少的我们无所畏惧,一头钻进冰洞,热烈地讨论山体的形成、山崩的原理。也就是那时,我了解到翠华山位于秦岭北麓,是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其山崩奇观堪称国内最大的山崩遗迹。这里由地震引发巨型花岗岩崩裂堆积,造就了风洞、冰洞、剑石等奇特景观。风洞四季凉风呼啸,冰洞盛夏仍残冰留存,宛如一部“天然地质教科书”。
如今,在春光的轻抚下,我仰头望向崩石群,裸露的岩壁与葱郁植被相互依偎共生,岩缝中萌发的灌木与鲜嫩新绿交织,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张力”,刚与柔完美相融,让人不禁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我们沿着岩壁的缝隙,时而弯腰,时而侧身,上上下下、左转右转,终于走进冰洞。刹那间,熟悉的冰凉扑面而来,曾经青春年少的记忆也随之翻涌,为我的身心注入一股蓬勃力量,让我决心一定要登上太乙峰。
登山道大多由花岗岩铺就成阶梯状,从平缓逐渐变得陡峭。起初,我还饶有兴致地观察岩层节理与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不时回望天池那醉人的碧绿。可等到攀登至坡度约30多度的百步云梯中间时,我已气喘吁吁,心跳如鼓,再不敢随意张望,只能专心致志、一步一步努力向上攀爬。终于抵达一个拐弯处,看到粉红色标志牌上写着“你太棒了,已登上50层高楼”的鼓励语,我长舒一口山风,停下脚步,在一棵伞状墨松下休息喝水。回望那已然变小的天池,一种满血复活的畅快感油然而生!
接圣道观就在路旁,传说这里曾是太乙宫遗址,是汉武帝祭天的地方。如今,残碑断垣隐匿于林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民间流传的“翠华姑娘”化峰传说,又为这片山水赋予了浪漫的人文气息。瞧,那不是太乙真人吗?在红色山墙旁的山峰上,一块状似人形的巨石巍然耸立。为了能看到它伫立山巅最具仙风道骨的模样,我们决定前往对面山峰。十分钟后,我再度启程,走过一段小缓坡,在一座木板铁链吊桥上,我仰头望向太乙真人石,心中满是崇敬。过桥后,来到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下,继续攀登。30多级、约70度的铁梯,极大地考验着我的勇气与力量。终于,我成功登顶!
站在峰巅,山崩地质奇观尽显眼前,崩石群形态万千,“鱼拜太乙”“仙龟探海”等象形石栩栩如生。与南五台最高处对望,与连绵的秦岭诸峰相视,白绢梅的芬芳裹挟着山风将我环绕,漫山新绿温柔相拥,这座春山给予我的,是无限的美好、希望与力量。感恩这山川,感恩这春天!
下山的路,轻松又惬意。因为这满眼的春绿,也因为我还想再去天池畔尽情流连!你可知,天池秘境藏着山水相映的独特韵味。这座高山堰塞湖,碧波被崩石群环绕,倒映着峰峦的葱茏绿意。在望江亭俯瞰,天池仿若一块镶嵌在翠谷中的璀璨翡翠;沿湖徒步,又会沉醉在白绢梅的清幽香气、二月兰与紫荆花的艳丽花色之中,被山峰的新绿深深陶醉!
该返程了,我们选择从十八弯徒步而下。一路上,新绿相伴,清风相随,还有潺潺溪水、巍峨瀑布。途中,我爬上一块巨石,拍下一张与新绿共映云天的照片,照片里,是满心自豪的我!
春天的翠华山,给予我的是春山所能带来的最美好感受,这份美好,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