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印记》
老冠 老冠 2022-06-19 09:48 2652人已阅 2人赞过
 ​      &

 

        近日,随“驴窝户外”到西岳华山玩了一天。算起来这是我第五次上华山了。记得那是中学毕业的第二年,也就是那个多事的1976年的夏天,和同学第一次登上华山。图一这张黑白胶片华山莲花峰,即西峰,就是那时用135机子拍的。图八是同学拍的华山栈道,头一个人就是我,险峻吧!同时代的人都知道,135照片的有效影像很小,约30x25mm左右,我一直保存着。因为很喜欢这张图片,当时洗印放大都是我初学着做的,感觉很不错。本想学门手艺以后有饭吃,谁能想到彩色胶片随改革开放洪水般的涌进来,黑白胶片立马就没有市场了。所以我始终没有胖起来,一定和这个有关系的。不过还是彩色的好看。但我觉得黑白照片更接近历史,有种记录感,怀念感,时代感。

        其实,黑白胶片本身就是历史。

        那时的华山没人管,一片灰色破碎,游人非常少,华山孤单的耸立着,少了精神,没有了气场。我们每个人身着汗衫背心和单布裤,脚穿球鞋,背个书包和军用水壶,装了几个烧饼,一路徒步,非常简单的就上山了,用了两天时间,把华山五峰丈量了一遍,真有点山高我为峰的感觉。但是也很累。不像现在出游,交通非常便利,人们玩耍的是心情,装备的是户外,摆晒的是姿态。关键还是现在的日子质量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讲究就有了底气和条件。           

        第二次上华山大概是1992年的秋天,和单位同事一起去的,图二是彩色胶片拍的。后来华山北峰有了上山索道,从山口坐景区专车可以直接到山底下的缆车站台,既省了约二十里的徒步山路,也省了体力和时间。上华山方便多了,就有了第三第四次,当然了都是陪客人上的山,当天去可以当天回。因为陪客人,操心的多是安全,所以没有顾上多拍风景。记忆中的几张也没找到,不知放在哪里了,有点儿小遗憾。

        华山西峰的大索道建好快十年了,一直想体验一下,这次有了机会。我看了介绍,大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总计投资5亿余元。索道设备是从法国波马公司引进的,整体安全与运营系统采用最尖端的客运索道技术。索道下站设在瓮峪内东沟口,中间站设在仙峪白缺寺,上站设在华山西峰巨灵足南侧下绝壁硐室内。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支架28个,客运吊厢84个。故称之为大索道,不为过。一天内上下两次乘吊厢过索道,我唯一的感受就是——震撼!图四的华山西峰是这次用手机拍的,图六是用数码相机拍的。现在很容易拍到效果不错的照片,现拍现看,现蒸现卖,不好的可以重拍。在胶片时代,全凭技巧和感觉,还要细捉摸,胶片是有限的,而且是很贵的啊。

       华山自从有了北峰西峰索道后,“自古华山一条道”已成为历史。

       华山以险峻著称。仅乘索道游览华山,其险峻的体验还是少了点。如果你是初上华山,且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你用两天时间先徒步上山到北峰,经中峰当晚入住东峰,次日晨观日出后再游览南峰和西峰,最后由西峰索道下山,这样下来科学合理,可以试试。

        徒步上华山,仅进山的二十里山路是最考验人的意志的。一路慢坡,累心肺,所以就有了青坷坪的“回心石”。如果你觉得累了,害怕了,不想上了,“回心石”告诉你,你想退缩现在还来得及。我每次都碰到过走到这里往回走的人。看来“回心石”不是简单的摆设,它是有着深刻内涵的。过了“回心石”,你就能感受到“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的”真实险峻体验。每每走到这里,就能想起中学时,电影《智取华山》里侦察刘参谋的原型——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时任莲湖区武装部长的刘吉尧先生给我们讲述的解放军攻打退缩在华山国民党残部的那些真实感人、无畏智取的英雄事迹,受益匪浅,至今难以忘却。

       据说现在徒步上华山要在网上提前预约,每天上山人数是有一定限制的。这样做很好,很安全。尤其是过“千尺幢百尺峡”,几乎是垂直的台阶,稍有不慎容易发生意外。还记得1983年“五一”;在挤满了游人的“千尺幢”发生的事故吧,多亏游人中有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数名学生,在他们自发的、很专业的组织抢险下,才避免了更大人身事故的发生。因此他们有了“华山抢险英雄集体”的国家殊荣,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佩!六月份华山景区免收门票,男女老少,花花绿绿,游者如织,但安全是第一位的。

       华岳依旧,人已暮年。期待,冬日再来,银装素裹的华山必将入进充满着希望的眼帘,印在心间!

     (2022.06.14.老冠于西安)

        

 


相关评论

  • 小小鱼

    写的真好,让我也回忆起第一次徒步爬华山的情景

    2022-06-20 08:03:30回复

  • 驴窝户外小助手

    2022-06-18 19:28:25回复

发表评论

提交 验证码: